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潘振元:破壳化蛾展新姿——读葛惠男书法新作有感
【发布日期:2014/5/25】【作者: 潘振元 】【来源: 姑苏晚报 】【阅读次数:2436】【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我国自古医家皆善书,流风余韵所及,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葛惠男先生就是今天一位擅声于时的善书者。他不仅是杏林名家黄一峰的入室弟子,而且自幼即沉浸于翰墨。从晋唐楷书入手后,又遍习'二王'行书,继而广采博取,深入吸收了米芾和王觉斯的行书之法,自辟蹊径。因此,前几年他的书法已能熔铸古人,不泥于古,不囿于法,不拘限于古人堂庑之内,能打破布白的均匀,强化用笔的抑扬顿挫,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纵横取势、凝重中见俊逸的书风,广受好评,在全国性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最近,我看到了他一些近期的新作,风格有了显著的变化,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这应是他书法艺术向更高层次的蜕变。我记得著名画家钱松喦在他的《砚边点滴》中曾有一个破壳化蛾的比喻。大意是:他将画家比作春蚕,不断地吸收桑叶的营养,不断吐丝,趋于成熟,然而作茧自缚,这叫“结壳”。此时,如果画家乐于这种成熟而安于“壳”内,就会“寿寝”于此。因此,凡有成就的画家都会设法从“壳”中钻出,一旦钻出便化作添了双翼的“蛾”。画家就是这样不断地“结壳”“破壳”“化蛾”,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使艺术创作一次又一次升华到一个个崭新的高度。我认为这个“破壳化蛾”,用来比喻葛惠男先生这次书风的蜕变,是最恰当不过的。书家同样要不断地自我革命,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永远保持艺术的生命。
  我们只要把他的新作与前几年的作品一比较,就能看出这种变化。他过去最大的特点是欹侧取态。通过险绝的点画,改变字形的平正,达到“泯规矩于方圆”,“穷变态于毫端”,以此抒放自己的性情,追求跌宕的笔势,加大点画的对比,张扬变形的结构,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而现在通过蜕变进人孙过庭《书谱》中所讲的“复归平正”的阶段,即进入到书法形神兼备的更高层次,将险绝还归平正,放纵变为收敛,张扬化作含蓄,从而使其书法的神境与意境得到全面的升华。此时的平正,已不是初级阶段的平正,而是在平正中充满了灵动与变化。现在他写的看似圆浑的线条,已不再是过去浅显的线条,而是将放纵、张扬的笔势、笔形、笔意皆收囊其中,变得神气朴茂,含而不露,蓄势蓄力,浑然天成。如若细看则越看越有味,犹如吃橄榄一样,品之越久,味之越深,作品也达到引人人胜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因此,这种过人之智、超人之勇的蜕变,不仅是他书法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上的一次华丽转身,同时也是他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的一次亮丽展示。我们热忱期盼他在这条新变的道路上,取得“足以新天下耳目”的效果,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佳作呈现在大家面前。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