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兆易:简约洗练 悠然忘俗——蔡金兴苏派素砚艺术欣赏
【发布日期:2013/6/4】【作者: 兆易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247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蔡金兴简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澄泥石刻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古代艺术,有繁复的工艺,也有素雅的设计。清中期工匠手下刀笔可谓灵动,雕龙画凤气象万千,足可娱人眼目,令人叹为观止,此类家具无疑是美的。这份美的对面,是明代匠人简洁单纯的线条,看似什么都没有,却又觉着什么都不缺,这样的家具无疑也是美的。若要取舍,若是历史上只能诞生一种家具,我会选择后者。塑造简雅,钟情简雅。那是胸有丘壑的工匠,那是拥有集体审美的时代。清代的瓷器,龙翔凤舞,花红柳绿,皇家气派。然而那宋瓷,雨过天晴的色彩,光素无痕,却湿润了眼睛,安抚了心情。我还是喜欢后者。并非繁琐令人生厌,而是简美让人无法抗拒。
  况且这个时代,喧嚣的声响震荡耳膜,唯独看过简洁,才会心境平和,悠然忘俗。
  能让人安静的作品,是禅的作品,是文的作品,是淡淡的作品,和风细雨,云淡风轻。我想蔡金兴的砚雕作品是这样的。关于砚台,仿佛有些久远。是的,即便在诸类造型工艺重整旗鼓的今天,砚台这个曾被天下文人“子子孙孙永宝之”的书房重器,依然静默无语。可我却独爱这砚,常在案头摆放一二,仿佛唯它,沉甸甸可以压得下俗虑。
  蔡金兴的砚台,保留着苏派砚雕最可贵的那一面,能在洗练平和中呈现美。那是经得起品味的美,在我看来,亦是不厌倦的美。素砚的顶峰在宋明两代。那时砚台仿佛是为文人量身定做的,仿佛承载着文人的情趣,代表着文人的审美。清代中期以后,原本处于弱势的写实砚台全面崛起,淹没了那一抹素雅。此后的砚匠,对于砚台整体造型的美,对于那些线条和弧度,对于祖辈千锤百炼中形成的审美观,终究还是模糊了……
  看到1981年上海博物馆编著的《陈端友刻砚艺术》,前言写道:“工艺上繁复的章法,细密的雕琢,能显示作者技艺的精湛,但洗练简洁的处理,也许更能见得作者的艺术修养。”不禁会心一笑。诚然如此,即便在那个工艺研究视角颇为狭窄的年代,关于砚台,真正的专家依然有着很好的审美。
  蔡金兴也制作写生砚,但更喜欢制素砚。他十几岁便进了砚台厂,那段经历锻炼的是基本功,但真正给予他审美蜕变的,还是为苏州文物商店修补仿制古砚的那段经历。当数量浩繁的古砚跃入眼帘之后,他的审美改变了,他喜欢这份素雅。
  即便现在,在他工作室,仍能看到各类参考图录。多数时候他并不仿制那些古砚,但那些古代佳作总在无形中提升着他的审美。一个年近六旬的砚刻家,在很高的起点上依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是难能可贵的。确实,他设计并制作的素砚越做越精彩,比例协调,造型雅致,大小高低长短合乎法度。看着顺眼。
  素砚的制作看似简单,却最是追求完美,不能有丝毫闪失,不能容忍些许不到位,蔡金兴的素砚是耐得起细品的。而且,素砚的制作能看出作者的审美和修养,倘若不是胸有丘壑,手下无法诞生那份文雅气质。
  喜欢去他的慧石居,在那一方方素砚前流连。好砚让人静。(兆易)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