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叶志明:像小叶紫檀一样缓慢成长——陈忠林“田园杂兴”木雕作品赏鉴
【发布日期:2012/10/30】【作者: 叶志明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3650】【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陈忠林简历  1957年生于苏州,大专文化。现为研究员级高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吴中区文联民艺家协会副主席。

荷塘蛙声(小叶紫檀)

仿清对狮(大叶紫檀)               西厢记笔筒(小叶紫檀)

 

    中年是人生的一种尘埃落定,进入了“知天命”的年纪之后,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回忆起往事。有人说这是心智渐老的表现,对此我一笑置之。老与不老我且不理会,只是觉得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因了某个人、某件事、甚至某个场景、某种气息,那些曾经尘封在心底的往事,就像静静的西塘古河,悠悠的从记忆的闸门流淌而出。似水流年,当耀眼的霓虹替代了熠熠星空,汽车的鸣笛遮盖鸣蝉的清唱。那些最初印在记忆深处的影像虽然早已变了模样,可永远不变是童年的存影依旧清新,童年的梦境依然美丽。
  如今,再见陈忠林的木雕,从中想起那些日子,心底总会泛起许许多多柔软温情的印象,让我恍如梦中,如痴如醉。在高楼包裹的古城区里,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已难觅其踪。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它们都飘进历史的册页里去了。忠林兄的木雕恰如是“田园杂兴”再版,他塑造的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发自他内心的低吟,作品中没有虚假的脂粉味,只有艺术家一腔痴痴的童真情怀,闪眨着我们这代人的屐痕与岁月折光,折射出童年的天真和绚烂儿时的狂野和恣意。在如今这个热衷物质胜于灵性的喧嚣而浮躁的时代,有所错位地读到这样的作品,在昔与今的幽思里,沉潜涵泳,十分难得。
  艺与人相通,忠林兄擅长鱼鸟虫草的的勾画,淡然的叙述,更接近于他的性情。不过,忠林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田园杂兴”对于他雕刻的意义,他的大件木雕作品,内容过于陈腐,形式刻意时髦,反倒没有体现出他的雕刻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我更喜欢他的小品,大概是它们离生活更近,或者,他不刻意追求所谓的主题性,他的随意散淡,反倒更有一种感染力。忠林兄乐于表达的“田园杂兴”,这是他因雕刻的态度而触动生发的感悟。我一直认为雕与刻应该代表着一种内向自省,代表对表象的超越,它能够扩大心灵的范畴,增加对人性和事物诸多可能性和复杂性的理解。譬如,他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想到生态空间的“敬”与“畏”的关系;他由人与文明的关系,想到吴地文化的“兴”与“衰”的关系;他由人与技艺的关系,想到文化遗产的“传”与“承”的关系。这些由“田园杂兴”形而伸之的思虑,周遭在忠林兄“大师坊”的空间,于无为中蕴蓄着有为。
  忠林兄沉浸于生活的平静,却不甘于作品的平庸,他所雕刻的诸多“小生命”,承载了原生环境在时代语境下人文情怀的种种纠结,他用怀旧去尝试着人生的另一种“田园杂兴”的空间营造。从2000年至今,忠林兄定居苏州后,埋头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当到了收获的日子,他怀着耕耘者的喜悦,满载硕果而归。这样一年一茬的轮回,作品便逐渐多了起来,并有了自己的一撮铁杆粉丝,作品也荣获了国家、省部级金银奖十余项,忠林兄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名成家后的陈忠林,面对每日不得不面对的匆忙、零碎、喧闹,没有改变这种态度的追求,如小叶紫檀,在一个时代里缓慢成长。“慢”不是慢动作,对忠林兄来说,慢其实是一个心态,就是他不再被很多事情追在后面跑,他成为很多事情的主宰,决定自己的目标和生活方式。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