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虞恬静、晓亮:陈凯歌——甘做“苏钟”守望者
【发布日期:2012/8/21】【作者: 虞恬静、晓亮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2082】【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陈凯歌让失传百年苏钟“复活”(徐志强 摄)

 


    桃花坞非遗名片·苏钟

  苏州钟表,历史上称为“苏钟”,以红木、紫檀木为钟壳材料,加上巧手工匠的精工细刻,融合了苏绣插屏的艺术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钟表文化。2008年,苏钟制作与修理技艺被列入市级第四批“非遗”名录。
  一把镊子、一些零碎的钟表配件、一副老花镜,还有边上传来的钟表走动的滴答声……陈凯歌的工作室位于白塔东路和园林路口的苏州市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内。身为该所所长、市级“非遗”项目“苏钟制作与修理技艺”的市级传承人陈凯歌,与钟表结缘已快五十载。

  
当学徒、学技术,潜心研究“苏钟”

  “小时候我就在钟表店里当过学徒。”1945年生于浙江乐清的陈凯歌,自小就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1969年开始在苏州手表总厂技术科工作,一干就是20年。”
  1973年,陈凯歌被派到上海手表厂实习。这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要出一本关于钟表的书,委托陈凯歌做历史、手表工艺等方面的考究。当时人们都认为钟表是外国人发明的,很少人关注钟表的历史。对历史和天文学有浓厚兴趣的陈凯歌经过两年的调查后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真正发明钟表的其实是中国人。“苏钟”曾与“广钟”、“宫廷钟”齐名。在历史上十分辉煌的“苏钟”,渐渐被人遗忘,甚至被人质疑为“劣等钟”。在陈凯歌的研究中,他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材料等,证实“苏钟”在中国钟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于“苏钟”的地位,有位著名的宫廷钟表修理大师也曾告诉陈凯歌,清代钟表制造要推苏州、广州,而且“苏造”要排在“广造”之前。

  
学时长、收徒难,复兴“苏钟”路漫漫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筹建国内第一座天文历史博物馆,需要制作一批天文仪器,南京方面马上找到了精通钟表技术的陈凯歌。“这是我第一次做天文仪器,一下子做了十几台,但当时没经验,报价报低了,最后亏了五千多块。”不过,虽然亏了钱,却因为做工细腻、手艺精湛,他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之后上海、陕西、北京等地的天文台、馆都来找他,要求复原制作天文展品。香港太空馆委托陈凯歌在西贡区,造了一座天文公园,为香港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做了件实事。到目前为止,陈凯歌已经成功复制了300多件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关的仪器,其中包括180多件天文仪器。
  陈凯歌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复兴苏钟,保护好中国的历史遗产。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苏钟”也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况。“2000年前,苏州还有近万人在搞钟表制作,但是现在只有几百人了。”陈凯歌无奈地说,学习苏钟制作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三五年的见识和知识面是学不出来的。现在的年轻人一是没有耐心,二是觉得做这行报酬不高,很多人学了不到一年就坚持不下去了。所里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