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晓亮:顾文霞:八旬大师难舍针线
【发布日期:2012/6/12】【作者: 晓亮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2029】【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姿态各异的蝴蝶,绣工细腻,色彩艳丽明快,在朵朵牡丹上尽情嬉戏……在桃花坞养育巷“顾文霞大师工作室”,顾文霞心无旁骛地绣制着新作《百蝶牡丹图》。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文霞已年过八旬,糖尿病等病缠身,仍不肯放下手中的针线。

顾文霞大师在工作室(徐志强 摄)

  桃花坞非遗名片·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以前皇室享用的刺绣品,几乎都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苏州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2006年5月,该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遗”名录。

  

两个晚上,还原失传孔雀羽



  现住桃花坞的顾文霞,1931年生于古镇木渎,十几岁就跟母亲学刺绣,“那时候,我和母亲两人绣一天只能换一升米,只够填饱肚子”。解放后,顾文霞到市文联刺绣小组工作,从此开启绚烂的刺绣人生:1965年起,先后任市刺绣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总工艺师,1986年11月创建苏绣艺术博物馆任馆长,198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文霞精湛的刺绣技艺早已得到了一致认可,但令她最难忘的还是还原明代龙袍上那一缕孔雀羽。“那时,我去北京开会,他们找到了我”,上世纪70年代末,十三陵办事处要复原20多年前出土的万历帝十二章铺金织翠缂丝龙袍,但在针法上无从下手,他们去东北等地都没有结果。于是,他们找到了顾文霞问她能不能做。顾文霞到现场一看,是孔雀羽。而孔雀羽线的捻制与缂丝方法早已失传,顾文霞接受了这个挑战。当晚,顾老师就待在宾馆里仔细琢磨。“他们从动物园找来了孔雀羽毛。”“孔雀毛比较短,关键是如何把他们很好地接起来。”
  她尝试着将羽毛一点点地接起来,第二天晚上,她就做成了。这让十三陵办事处人员赞不绝口,并将龙袍放心地交给苏州刺绣研究所复制。

  

叶圣陶题诗回礼,奉为至宝



  顾文霞喜欢绣猫,直到现在,她还想在绣猫上有所创新。“传统技艺要好好传承,刺绣也离不开创新,古、今、新三个字,不能忘。”说起创新,顾文霞提起了叶圣陶。“文革”前,叶圣陶曾多次来到苏州刺绣研究所参观,每次来都由顾文霞陪同,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叶圣陶告诉她,刺绣既要传承也要发展,不能满足于绣几个猫。为此,顾文霞利用休息时间,花了数月的时间,钻研猫的新绣法,亲自绣制《猫蝶图》 作为贺寿之礼赠给叶老。叶老收到《猫蝶图》后,欣赏之余赠诗一首,他在诗中写到:“文霞擅此艺,勤习始自幼;功到二美兼,灵心并妙手。往常涉重洋,神技当众奏;观者咸惊叹,丝绘倾刻就。声誉驰异域,荣光宁独受。”“在这么多非遗之中,刺绣活得比较好。”顾文霞说,苏绣的发展现状还是令人满意的,尤其在镇湖,有数千绣娘从事这个行当。顾文霞的儿媳妇,也跟着老人学刺绣。对于苏绣传承发扬,老人说,苏绣发展需要市场与技艺研究的结合,希望刺绣研究所能在这些方面重焕生机。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