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五年多来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抢救整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多里,在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抢救、整理太仓民文遗产,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陆健德的《太仓方言探析》、《太仓民谣》,王大经、陈有觉主编的《太仓民间传说》、《太仓民间故事》,陈有觉的《太仓与昆曲》,高雪峰的《江南丝竹》,单鑫华的《灯谜作品集》,胡杰等的《福地双凤》,其中部分著书获奖。这些出版成果,受到了省和苏州市民协以及省内外民文界同行的重视和一致好评。
二、民间文艺苑地已是百花盛开
——民间音乐,欣欣向荣。太仓五洋丝竹乐团活动频繁,成绩显著,2006年以来共举办重大演出33场次,其中有每年一届的太仓江南丝竹演奏赛,赴日本鸟取市“世界雕塑节”4场交流演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会演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江苏——太仓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高雪峰、周舟、王张频和太仓五洋丝竹乐团自创或演奏的作品获得多项比赛奖项。
——民间美术磨漆画名声大振。张志强创作的江南水乡磨漆画风格鲜明,两度荣获省“迎春花奖”和其他奖项,由此引起民间工艺界的重视且给予了好评,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省民协主席陶思炎慕名专程前来调研。
——灯谜楹联活动频繁。太仓灯谜协会五年多来创作灯谜6000多条,举办灯谜猜射活动百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单鑫华、邱炟若、李钟勋等会员的谜作频频获奖,有的还入选有关著书或年鉴里。楹联研究会参与组稿编辑了《苏州楹联集成》,使太仓历代楹联集于一卷,流芳百世。
——民间工艺蜚声中外。麦桔画不仅多次在省内外获奖,而且成为太仓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名片。史仁杰的作品两度荣膺省“迎春花奖”,同时还带出了高徒王月英;顾双春创办雅轩工艺品公司,推动了太仓麦桔画的传承与发展且形成文化产业化,每年产值均超200万元,成为太仓民间工艺产业化的勇敢先驱者之一。仇国良创始的双凤龙狮,也是太仓民间工艺的一张响亮名片,目前已成为太仓有影响的文化产业,所产的龙狮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特奥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等大型庆典活动中都用上了太仓双凤的龙狮产品,许多报纸都报道:“中国龙狮太仓产”,影响深广。韩传寿的瓷绘作品入选世博会,举办瓷绘展,得到市民和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
——昆曲传承扎实进行。徐锦元、陈有觉带领娄东昆曲社每周活动,自觉肩负传承昆曲的重任,“学、唱、演、传”10多年坚持不懈,成为“全国优秀曲社”。后又增添堂名、江南丝竹,更名为娄东昆曲堂名社。近5年来,活动达200多次,参与社会各类公益性演出100余场次,还参加中国苏州虎丘曲会,连续多年被苏州市、太仓市文化部门评为优秀业余文艺团队。陈有觉、徐锦元、柯耀英、陈秉全等皆获奖。陈有觉成为昆曲传承人,顾奎明、沈文璋、徐锦元成为江南丝竹传承人。
——双凤山歌既教又传。徐松明以“双凤羊肉美食节”为契机,演唱、宣传、传承、整理双凤山歌,并向苏州科技学院的师生进行传帮带,使双凤山歌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相传。
——新故事创作别开生面。近几年把新故事创作纳入协会议事日程,收获甚丰,夏国强出版了传奇文学专集《神奇的一枪》,多篇短篇故事发表并获奖。王大经的《赤血蔷薇》获苏州市纪念建党90周年新故事比赛一等奖,《智窃密电码》获得全国故事创作优秀奖,并荣获江苏省民间文艺故事创作“迎春花奖”,成为太仓民间文学和新故事创作首个“迎春花奖”获得者,为太仓争得了荣誉。市文联汪放主席以及会员胡杰、高琪等亦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民文理论研究正值方兴未艾
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在2005年底2006年初,协会便决定分别请陈有觉先生在昆曲上加强理论研究,请高雪峰副主席在民间音乐上加深探索。五年过去了,陈有觉先生完成了极具理论探索价值的《太仓与昆曲》一书,2010年获得了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高雪峰写成的《江南丝竹》一书,对我市江南丝竹的产生、形成、特色以及如何发展的履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探索,并对目前的现况和将来的发展作出了评估和展望,是一篇极好、极详实的江南丝竹发生发展的调查报告,符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理论著作评比的要求,我们协会已将其推荐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著作评委会,目前正在评审中。陆静波、张炎中、单鑫华等不少会员也都自发地开展了理论研讨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五年多来,协会在抓活动、抓成果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一是理事班子明确分工,王大经负责协会的全面工作并兼负责太仓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编辑出版工作,高雪峰负责民间音乐这方面的抢救、传承、演出工作,单鑫华负责灯谜及灯谜分会的工作,徐锦元负责民间戏曲及娄东昆曲社的工作,陈有觉负责民文理论方面的工作,韩传寿、顾双春负责民间工艺方面的工作,并且筹建民间工艺分会,何济麟负责协会文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这一做法得到了苏州市民文协会领导的好评和肯定。二是协会文秘规范管理。有专人负责协会文秘及台账工作,同时加强与文联的联系;每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年末进行工作小结,并健全台账,做好协会的档案管理工作。三是发展会员晋升级别。从精简后的40名会员,现发展了34名,增幅达80%;推荐6名会员加入苏州市民协;推荐4名会员加入或晋级为省民协会员,又推荐4名会员加入全国民协。这些同志的入会和晋升,使协会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整体实力。四是分、整结合,开展活动。民间文学包括其他一些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工作,是采集者个体的劳动,便采取“分”的方法,人自为战,发动各个会员分头采集;而有一些工作,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便采取“整”的方法,组织大的活动或大的行动,如南郊牛郎织女庙七夕庙会活动、“江南丝竹比赛”和“灯谜猜射”等,即组织一批民间文艺家一起参加。同时,还多次组织会员外出采风、参观、听取电视讲座等,开阔眼界、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协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